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

热评

旗下栏目: 国际 国内 时局 热评

根治扶贫“微腐败”,不妨借用“互联网+公开”

来源: 作者: 人气: 发布时间:2016-07-04
摘要:扶贫的风力,却卡在了“最后一米”,有道是“县官不如现管”,要想“争取一碗肉,让村干部喝口汤”,更烦人的是,相较于扶贫领域公职人员的职务犯罪,人数更多、范围更大的村组干部“微腐败”,惩处起来掣肘颇多,力度也显不足。

  随着越来越多的扶贫项目和资金下拨到基层,当前发生在这一领域的腐败风险上升。《经济参考报》记者近期在多地采访发现,一些地方基层干部特别是村组干部频频将“黑手”伸向扶贫领域,使脱贫对象的“获得感”被严重剥夺。除了虚报冒领、截留挪用等涉腐基层干部惯用的违法手段外,一些“非典型”的“回扣式”腐败,正在成为基层干部蚕食群众利益的新变种,即“给你争取一碗肉,你得让我喝口汤”。(6月16日《经济参考报》)

  如今,我们正处于“十三五”的开局之年,而“十三五”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五年。总书记说,“小康不小康,关键看老乡”,打赢这场脱贫扶贫攻坚战势在必行,为此,中央的各种扶贫政策和扶贫款项,都要下发到百姓的手中,须知,这些扶贫政策的落实情况和扶贫款项的下发情况,关系到政府的公信力,关系到政府的扶贫力度,关系到全面小康的实现。

  然而,扶贫的风力,却卡在了“最后一米”,有道是“县官不如现管”,要想“争取一碗肉,让村干部喝口汤”,更烦人的是,相较于扶贫领域公职人员的职务犯罪,人数更多、范围更大的村组干部“微腐败”,惩处起来掣肘颇多,力度也显不足。

  那么,该如何打通扶贫的“最后一米”呢,如何保障扶贫的政策落实,确保全面小康社会按时建成呢?笔者认为,“互联网+公开”可以解忧。

  首先,说“互联网+”,借助“互联网+”的大数据,做好各家各户情况的收录,无论是人口、收入来源、收支情况等都要一一记录在案,不给村干部从中捣鬼,变低保为“人情保”、“关系保”的机会,不给他们从中捣鬼、喝汤的机会;并且,同样可以借助“互联网+”,可以让扶贫的每一项政策都能让老百姓看到,让每一笔款项都明白其去向。

  其次,说公开。公开透明是最好的防腐剂,让村干部的权力也运行在阳光中,现在,即便是农村,一些村民也都开始上网了,不妨将扶贫政策和扶贫资金在张榜公示的同时,也在网上公示,每一项政策,做出具体全面的解读;每一笔资金,都要给出明白的发放原因、资金去向和资金多少,外加相对宽松的监督公示期,畅通电话、信件、网络举报渠道,确保公开的风力。

  扶贫“微腐败”,脱贫“大危害”,将“互联网+公开”落到实处,打赢扶贫攻坚仗,助力全面小康如期建成。(南方网朱清建)

责任编辑:
首页 | 资讯 | 关注 | 科技 | 财经 | 汽车 | 房产 | 图片 | 视频 | 全国

Copyright © 2015 京商资讯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浙ICP备09088355号-1  技术支持:博雅科技

电脑版 | 移动版